程墨珊/文
近日,中央黨校原副校長王東京的新作《歐美經濟群雄逐鹿300年》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發(fā)行。該書選擇8個在現代世界體系中極具代表性的國家: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俄羅斯,通過制度轉型、技術變革、產業(yè)躍遷、政策演進等維度,追蹤其300年來的發(fā)展軌跡。
這不僅是一部經濟史,更是一部政治、社會、文化共同編織的國家命運史。作者沒有停留在傳統的增長數據或產業(yè)分類上,而是著重揭示國家如何在關鍵“拐點時刻”做出戰(zhàn)略抉擇,這些選擇如何影響其數十年后的命運走向。
王東京 著
華景時代︱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25年6月
書中多個篇章圍繞“有的國家為什么能崛起,又為何陷入衰退”展開剖析,比如:英國如何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工業(yè)革命搶占先機,又如何因福利負擔與金融泡沫逐漸失勢;美國如何借助鐵路擴張、科技產業(yè)、布雷頓森林體系構建全球霸權;德國為何能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后迅速恢復,并長期保持制造業(yè)優(yōu)勢;日本從“奇跡”跌入“失落三十年”的根本原因,并非泡沫本身,而是制度應變的遲緩。
《歐美經濟群雄逐鹿300年》并不滿足于現象描述,書中貫穿四個關鍵問題:國家如何在技術革命中布局產業(yè)?政府如何通過制度設計化解或引導危機?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否源于資源,而非制度與組織?當全球秩序不再穩(wěn)定,國家該如何尋找“護城河”?
在作者看來,制度是大國競爭中最鋒利的武器,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都離不開“技術突破—產業(yè)承接—制度保障”三者之間的有機協同。而國家的失敗,往往也不是因為一次外部沖擊,而是“結構慣性與制度鈍化”長時間累積的結果。
當今世界,正處于又一次劇烈調整的周期中。去全球化趨勢加劇,貨幣體系深度震蕩,傳統產業(yè)鏈面臨重構,科技競爭上升為國家間核心博弈點。在此背景下,普通人、企業(yè)家乃至政策觀察者都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如何理解世界正在發(fā)生什么?
本書的意義恰在于此——它不是簡單講“歷史發(fā)生了什么”,而是提供了一套“如何看懂當下”的認知工具。它告訴我們:大國周期不是一次性的故事,而是可被識別、解構、借鑒的規(guī)律。這本書不是一本結論性的書,它既是過去的記錄者,也是未來的啟發(fā)者。在這個機遇與挑戰(zhàn)交錯的時代,這樣一本講透國家制度底層邏輯、揭示經濟格局演進邏輯的書,值得所有希望走出迷霧、看清方向的人閱讀。(作者為出版從業(yè)者)
本文鏈接:http://www.enbeike.cn/news-1-53079-0.html21書評︱讀懂國家經濟如何走出危機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