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評論員 張靜寧
據媒體報道,近日多名網友反映,河北廊坊三河市很多門店的招牌都變了顏色,連蜜雪冰城標志性的紅色招牌,也改成了綠色或者灰色。店鋪工作人員稱是收到三河市城管部門的要求,按照市政府城市規(guī)劃,紅色、藍色、黑色的門牌都要改色。4月10日,當地門店再次被曝已經恢復了紅色招牌,恢復原因及政策是否已經調整,目前還不明朗。
關于商鋪招牌款式、顏色的討論已是老生常談,近幾年在不少二、三線城市時有發(fā)生,為何此次三河市商鋪招牌顏色“三禁令”引發(fā)了網友的激烈討論呢?一部分原因在于蜜雪冰城標志性的紅色招牌已經成為其品牌標識的一部分,紅底白字也成為了人們喜愛它的原因之一。當綠色和灰色的蜜雪冰城被曝光后,不少網友感到這種“一刀切”式的城市管理手段折損了品牌的標識價值。當然,還有另一部分原因在于,有媒體報道,招牌顏色的更改需要商戶自掏腰包承擔費用,這無疑是當地相關部門變相將行政成本轉移給了市場主體,讓人們感覺少了些城市政務該有的溫度和人文關懷,甚至有網友調侃“能不能去一個地方投資,要先看看當地商戶的招牌是否統(tǒng)一”。
雖然是一句“笑談”,但網絡聲音的背后,暴露出城市治理水平對城市口碑的影響。城市治理水平的高低,往往體現(xiàn)在街頭巷尾。蜜雪冰城的招牌可以改回紅色,但投資者、網友、居民對一座城市的不良印象卻非短期內可以挽回的。大部分地區(qū)之所以要求統(tǒng)一招牌顏色、款式,初衷是想通過美化市容市貌,來打造更有品質的城市生活,也打出有特點的城市品牌。但如果用“拍腦袋”“一刀切”的決策手段進行城市治理,無助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營商環(huán)境,這樣的管理方式就與工作初衷背道而馳了。
城市的精細化治理,需要“慢工”出“細活”。城市是人的聚合,城市治理得怎么樣,最終要靠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來衡量。一項好的公共政策,最重要的是體現(xiàn)出溫度和人性化。對市容市貌的治理不妨多一些耐心,從每個城市的不同“氣質”中找到適合自己城市故事的“旋律”,不僅能更有風格,還能成為城市顏值和流量的擔當。
本文鏈接:http://www.enbeike.cn/news-4-5708-0.html海報時評丨蜜雪冰城招牌可以“變色”,城市口碑何以挽回?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lián)網博主自發(fā)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